电光认知与先进智算团队

电光认知与先进智算团队

团队负责人:
  • 延   翔,副教授  xyan@xidian.edu.cn

团队成员:
  • 秦翰林,教  授

  • 马   琳,副教授

  • 于   跃,副教授

  • 延   翔,副教授

  • 张栩培,讲   师

  • 杨尚霖,讲   师

  • 贾晓爽,科研助理

团队简介

在“数字+”时代,团队瞄准电子、光子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前沿,面对目标感知、无人自主、人机融合在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和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光电信息感知认知、光电芯片、柔性电子与光电转化器件、脑\肌电接口、智能交互等方向的基础科学问题出发,开展未来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在读硕士博士30余人。团队在目标探测与人工智能领域承担了多达30项科研项目,团队在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持续滚动支持下,在光谱探测、光电转换器件、辅助驾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技技术一等奖1项。团队注重国际化发展,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的著名高校的国际知名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邀请国际著名期刊IJCV、 IEEE Trans TNNLS、 IEEE Trans TIP编委来团队进行学术研讨,团队3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团队为华为、中兴、大疆、百度、腾讯、荣耀、紫光、大华、中国移动、浦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空军工程大学、兵器203所、兵器205所、航天771所、因诺航空、地方选调生等单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 智能电光认知

(1)光谱智能成像探测

针对单波段成像技术难以有效感知复杂环境的需求,开展宽波段高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研究,揭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中/长多光谱成像机理,设计高光谱成像探测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2)极端条件成像感知

针对不同类型气流难以被可视化显示分类的难题,开展基于新型成像体制的高分辨率流场成像技术研究,揭示流场成像的机理,挖掘流场形成与高分辨率成像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流场成像探测与识别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3)主被动协同探测

针对单一成像探测模式难以有效探测复杂特定应用场景下目标的难题,开展主/被动复合目标探测识别技术研究,探究主被动协同探测新机制,实现高性能主被动协同探测。


2. 智能协同交互

(1)脑/肌机交互

针对人机通信、辅助安全驾驶等应用与需求,开展脑/肌电信号采集、脑/肌电信号解译、脑/肌电信号合成语音信号、人体机能增强等相关技术的研究,揭示生物脑电肌电信号产生的机理,探索不同信号间的差异特征,解译微弱脑/肌电信号,实现基于脑/肌电信号的人机智能交互。

(2)多传感器多模态信息融合认知

针对无人机探测、辅助驾驶、特种机器人对电光信息理解与交互的需求,开展基于多传感器多模态信息融合认知研究,揭示多模态信息融合机理,实现信息自主理解、信息交互、信息处理AI芯片化。

(3)新型沉浸式裸眼四维显示

针对传统显示难以满足高清显示真实视界的难题,开展基于AI、5G的新型裸眼四维显示技术研究,实现“空间皆显示”8K高清显示,其将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娱乐、体育、社交金融等领域。


3. 柔性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器件

(1)柔性电子与光电转化器件

针对光电探测和人机接口系统,开展光电转换和柔性微纳传感器件的光物理机制、电学特性、器件光场调控以及相关集成电路的研究。

(2)集成光电子器件

针对电子学系统中的电交换模式中需要电光、光电转换从而造成延迟以及能耗高的问题,开展光交换芯片以及器件的研究,设计微波光子交换器件,提高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潜力硬件。

(3)光电集成芯片

针对微电子处理器受到摩尔定律的影响导致集成度逐渐走向瓶颈且受限于铜导线带宽导致的时钟频率趋于饱和的问题,开展光电芯片技术研究,利用光子的低延迟、低损耗和超宽频带的优势,设计光学矩阵处理器和光学深度学习芯片,提高处理器算力、减少能耗、降低数据处理和通信延迟的关键技术。

Baidu
sogou